“大运之城”成都:营城惠民 唱响青春-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07/ 13 14:33:02
来源:新华网

“大运之城”成都:营城惠民 唱响青春

字体:

  新华社成都7月13日电 题:“大运之城”成都:营城惠民 唱响青春

  新华社记者董小红、陈地

  盛夏成都,芙蓉花开,青春似火。7月13日,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倒计时15天之际,位于东安湖体育公园内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投入运行。大运脚步临近,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22年前的今天,北京申奥成功,中华大地一片欢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腾飞,展现了中国经济繁荣、开放进取的形象。22年后的今天,中国已跃升为全球名列前茅的经济体,正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成都也将借举办大运会的契机,在更高起点上谱写新篇章,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能。

  汇聚世界目光,呈现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大运会不仅是一个全球大学生运动健儿逐梦的舞台,也是一场彰显民族自信和促进文化交流的盛宴。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凝心聚力迎大运 办赛营城惠民生

  采访间、办公区、休息区、用餐区……功能齐全,简约大气。走进位于东安湖体育公园内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随处可见贴心与温暖。

  记者了解到,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在7月25日至8月8日期间24小时运行,为全球媒体提供便利。正式开放后,主媒体中心还将举办多种文化体验活动,如川剧表演、年画制作等,促进文化交流。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内的媒体工作区。新华社记者董小红摄

  成都大运会全面建成49个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3处、改造场馆36处,场馆功能硬件和服务软件全部达到国际比赛标准,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场馆整装待发,各项赛事筹备也井然有序。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后)、多功能体育馆(前左)、游泳跳水馆(前右)和小球馆(前中)。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受全球疫情等影响,成都大运会曾两度延期,整座城市为大运会筹备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面对无数困难,成都迎难而上,在延期的窗口期,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来办赛营城。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世界性赛事,随着办赛而带来的城市环境改善、惠民措施出台等,更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每天走街串巷送外卖,在大运会筹备过程中,看到这座城市在一点点改变。无论是城市环境、生活质量还是公共交通,都能感受到大运会带给我们的美好改变,大家脸上的笑容更多了。”1992年出生的王柯皓是一名外卖小哥,前不久成为了成都大运会火炬手。

  “当我拿着大运会火炬跑在赛场时,感觉像在做梦一样。作为基层劳动者能参与到火炬传递中,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王柯皓说,作为万千骑手的一员,生活在一线,奋斗在一线,他也会为这座城市的美好继续努力。

  7月8日,火炬手王柯皓在火炬传递中。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以文育人,以赛促城。大运会的筹备带动起环境惠民、文化惠民、体育惠民,筑牢了城市的幸福底色。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目前,成都的公园总数已经超过1500个,公园深深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逛公园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借大运会筹备东风,成都加快统筹推进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抓好交通枢纽、城市干道、重点景区等提升改造,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环境整治“里子工程”。截至2022年底,成都已打造60条特色街区,实施101个片区的风貌整治。今年计划统筹打造20个特色街区,实施15个片区风貌整治;同时,持续实施场馆开放惠民行动,推动大运场馆应开尽开、分类利用,待大运会结束后,各个场馆还将继续服务广大市民。

  2022年6月12日,年轻人在成都市府青路立交下的运动空间打篮球。新华社发(杜宁摄)

  社区健身、太极拳、乒乓球、绿道骑行赛事……运动群体随处可见,城市运动氛围日益浓厚。从红砖房搬入崭新的楼房,家门口就是天府艺术公园,每天可以和家人在公园里散步,74岁的成都金牛区跃进社区老人白如玉不禁感慨:“大运会改变着城市,也改变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低碳办大运 绿色“新”成都

  在成都大运会低碳体验馆内,低碳魔方、碳循环灯箱、动力单车、能源小屋等科技感十足的体验装置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绿色”是成都大运会的鲜明特色。同时,通过发挥“低碳大运”的示范效应,成都绿色新经济也在蓬勃生长。

  成都大运会低碳体验馆。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低碳环保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地面,地下也暗藏乾坤。

  在新都香城体育中心外,围绕场馆一周的灰色沥青混凝土地面看似平平无奇,实则科技感十足。场馆周围采用了透水混凝土技术的结构地面,能保持地面干爽,最重要的是,还有将雨水自然留存的功能。留存的雨水经过回收系统处理,又可以转换为场馆的绿化养护用水。利用该系统,该场馆全年能节水3000吨以上,耗水量降低20%,能基本满足绿化养护用水需求。

  这是6月28日在活动现场拍摄的“低碳魔方”。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场景,一些看不见的科技应用也“润物细无声”,为“绿色大运”赋能。凤凰山体育公园场馆外立面泛光工程及景观照明工程采用LED灯具,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切换成日常模式和赛演模式,其中日常模式为降低能耗的节能状态。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专职副部长杜胜歌介绍,成都大运会场馆因地制宜使用可再生能源,凤凰山体育公园、简阳东来印象等场馆配置了地源热泵系统,双流网球场馆中心设置了碲化镉发电玻璃用于路标指示,大运村以“建改结合”方式全面融入成都大学。“我们还将参照北京冬奥会,力争赛后1个月发布《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提炼典型案例,形成大运会绿色低碳实践遗产。”杜胜歌说。

  据介绍,成都大运会的新建场馆全面采用绿色建材,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此外,成都投入了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台新能源小型车作为运动员、技术官员等交通服务车辆,实现大运村到中心城区场馆交通90%使用新能源车、大运村内部100%使用新能源摆渡车。

  成都大运会场馆使用的新能源车。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以赛事促经济,持续释放城市经济新动能。成都充分利用大运会赛事契机激发产业活力,积极发挥本土产业优势,加速充换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设施场景融合,推动能源结构调整。龙泉赛区配备了50台“龙泉造”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郫都区中石油古城油氢合建站建成投运,缓解了当地100多辆公交车的用氢需求……

  协同联动赛事侧和城市侧,加速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说,从重塑城市空间格局、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等方面着手,成都正在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目前,成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已突破2500亿元。

  接力追逐梦想 青春之火生生不息

  青春有约、逐梦盛夏。7月28日,大运之火将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点燃,这是继北京大运会、深圳大运会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

  7月2日,第一棒火炬手吴敏霞(左)接过点燃的火炬。当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成都站起跑仪式在四川大学校园内举行。新华社发(曹鹏摄)

  传承千年城址不变、城名未改,作为古蜀文明重要发源地,“天府之国”的中心,成都自古文化繁荣,经济兴盛,生活“巴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美食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连续1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拥有众多称号的成都,如今,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运之城”。

  大运会,让成都的城市气质,由“休闲慢节奏”向“运动健康”悄然转变。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提升至578.6亿元,较2018年增长44.5%;2022年,成都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1005亿元、增加值385亿元,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59%、79%。

  大运会是青年人的盛会,而成都,也一直在不断优化青年友好环境,增加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去年6月,拥有960余万青年人的成都成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今年1月,成都正式印发《成都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关注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推动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5月30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志愿者誓师大会在大运村所在的成都大学举行。新华社发(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29岁的以色列小伙子阿布在成都生活了11年,开了三家餐饮店,找到了“家”的感觉;“90后”高晓欣曾在广州上大学,后辗转到北京、上海工作生活,如今扎根成都乡村……

  大运会和成都互相成就,营造出整座城市不断发展、不断向上的热情与动力,背后是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实施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30条”,推动37家在蓉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业出台改革办法……成都,正在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光荣和梦想在召唤,站在新的起点上,办好一场大赛,搭建起全球青年逐梦与交流的舞台,这是成都作为“大运之城”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市民拿着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合影。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体育盛宴,青春盛会,活力舞台。

  这是一场热情洋溢的双向奔赴:大运会,迈着铿锵步伐,向成都走来;成都,也借力大运,走向世界。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 】
01002002026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4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