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孔祥鑫、李春宇、王普)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承担柔道、跆拳道比赛项目的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4名中国运动员站上了奥林匹克最高领奖台;15年后,被誉为“钢铁摇篮”的北京科技大学隆重设立“奥运名人堂”,4位奥运冠军重回梦想的舞台,镌刻奋斗的足迹。
图为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新华社记者 郭大岳 摄
“从建校之初注入的‘体育基因’到北京奥运会留下的‘金色记忆’,再到刚刚设立的‘奥运名人堂’,北京科技大学成立70余年来,始终激荡着激情四射的锻炼热情,萦绕着昂扬向上的体育文化。”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宏说,在“体育育人”理念的指引下,这所原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高等院校培养了一代代砥砺奋进的“钢小伙”“钢姑娘”。
奥运荣光的新殿堂
在《北京欢迎你》温暖而熟悉的旋律下,柔道奥运冠军冼东妹、杨秀丽、佟文和跆拳道奥运冠军吴静钰步入北科大体育馆。2008年,她们在这里夺得北京奥运会冠军的巅峰时刻成为奥运赛场的不朽经典,也成为这座体育馆的永恒记忆。
15年后,北科大在这块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场地,开启“钢筋铁骨·体悟北科”体育文化节开幕式暨“奥运名人堂”活动,4位北京奥运会冠军和北科大校友、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成为首批“奥运名人堂”成员。
重回夺得奥运冠军的场地,吴静钰既开心又感动。“这次回来不仅重温了奥运时刻,也感受到北科大浓厚的体育氛围。”吴静钰说,北科大把体育和教育融合在一起,用体育教育和奥运梦想来培养和激励大学生们,使学生们在运动中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感受赢的成就感,拥有面对输的勇气。
图为吴静钰与活动现场观众合影。受访者供图
巩立姣2007年进入北科大开始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她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每次走进北科大体育馆,她都会想到自己的奥运赛场——2008年的鸟巢。她希望“奥运名人堂”能给师弟师妹带来更多激励,把大家锻造成长为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在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国际顾拜旦委员会委员侯琨看来,在高校设立“奥运名人堂”,能够更好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价值观。“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和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高校里的奥运场馆、经典记忆、荣誉殿堂与学生日常体育教育结合,更有利于推广奥林匹克理念,增加高校学子对奥林匹克理想的理解。”
得益于奥运梦想的激励和先进场馆的保障,北科大的跆拳道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日常训练就在奥运场馆,这里发生过的一幕幕精彩瞬间在脑海中浮现,每时每刻激励着我在训练、学习和生活中向榜样看齐,追逐自己的梦想。”在“奥运名人堂”活动上发言、与奥运冠军的互动交流,让北科大跆拳道队队长何辰星对人生、对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拼尽全力,结果不会差”!
图为北京科技大学体育文化节暨奥运名人堂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奥运场馆的新天地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4座新建的高校场馆之一,北科大体育馆如今成为学校开展体育教学、进行高水平代表队训练、举办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赛事任务后,位于学校中轴线上的体育馆就成为校园里的重要地理标志和体育精神旗帜。”北科大体育部主任张孔军说。
“到体育馆前拍照打卡成为很多新生入学报到后的必备项目和重要仪式。”学校高水平代表队辅导员王琳茹说,“奥运场馆在科大”也是她作为一名跆拳道运动员选择到这里读书的原因。
图为北京科技大学运动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北京奥运会闭幕不久,葛一瑶成为北科大的一名新生,如今他已是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很多关于青春的记忆都与这座奥运场馆有关,它是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葛一瑶说。
2009年4月起,北科大体育馆正式对外开放,转向赛后运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学校经过调研,成立体育场馆运营机构。体育馆不仅服务学生和教师,还做到了全面向社会开放。”北科大体育场馆管理中心负责人鞠洋说,“下一步,学校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面对广大师生和社会多样化需求,精心组织调研,进一步优化各项举措,为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目前,北科大共开设21项体育课程,按不同难度、层次分为50门类,面向本科一、二年级开设公共必修课,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形式多样的公共选修课,还充分利用优质体育场馆资源,开设了传统武术、抖空竹、柔力球等特色体育课程,每学期有超过8万人次参与体育课程学习。
图为北京科技大学运动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对于北科大体育部教师贺群而言,北科大体育馆既是他的授课场地,又是他的训练场馆。2021年陕西全运会,贺群代表北京队夺得群众乒乓球男子单打25至39岁组冠军。在赛前备战的半年时间里,他白天在场馆里上课,晚上在场馆里加练。“那段时间很辛苦,但回想起来,心潮澎湃。”
“北科大体育馆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建在校园里面并对社会开放,这实际上是践行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倡导的可持续和与大众亲密接触的理念。”侯琨说,以北科大体育馆为代表的奥运场馆,能够在高质量、高水平办完奥运赛事后,为大学生和普通市民服务,也是奥林匹克的延续。
奥运梦想的新篇章
北京奥运会,北科大体育馆见证了4位中国运动员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激情瞬间;东京奥运会,北科大杰出校友、铅球名将巩立姣收获中国队在奥运赛场田赛项目上的首枚金牌;北京冬奥会,北科大李晓刚教授团队为冬奥会场馆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400余名师生参与服务保障工作,成为“双奥之城”的亮眼名片……
“北科大有着深深的奥林匹克情缘。”孙景宏说,建校之初,体育就是学校办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国家的工业基础落后,新组建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将体育锻炼与救国、强国、建设国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近年来,北科大推动校园体育传统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深度融合,成功举办了体育文化节、“奥运名人堂”“星计划·伴成长”体育公开课等活动,赋予新时代北科大体育精神的新特质。
北科大深厚的体育传统吸引着一批批专业体育人才来校任教。北科大体育部教师、男子400米栏全国冠军李志珑介绍,北科大体育教师队伍里的“全国冠军”覆盖柔道、跆拳道、男子中长跑、跳远、乒乓球、游泳、篮球等多项运动,这些项目也成为体育生报考、普通生选课的热门。
目前,北科大拥有26个学生单项体育协会,由体育部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每年组织开展校级和院级运动会、新生体育比赛、“三好杯”系列体育赛事等70余场校园体育活动。
图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在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合影。新华社发
北科大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明珠是一名长跑爱好者,她除了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的知识,还在课堂外带动学生跑起来。“我会把马拉松运动写在课件里,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管理,养成运动习惯。”
北科大首位高水平代表队辅导员赵雪现在虽然已不在学校工作,但是这份“体育情”深深感染并始终伴随着她。“体育会让人热泪盈眶,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美好记忆也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场上总能发现大一新生黄洲阳的身影。“2008年,4岁的我还看不懂奥运比赛。”黄洲阳说:“能来到北科大读书是我的幸运,也是我与奥运的相逢和相聚。”
2021年12月30日,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冬奥志愿者在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外合影。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21级本科生、校足球队队员秦天所在的球队每周在学校训练两三次。“大家团结协作、并肩作战,无论遇到怎样的对手,都敢拼敢闯,这是大学生活里最难忘的时光。”
……
一所拥有体育基因的高校,一座满载奥运梦想的场馆、一个充满运动激情的校园,让北科大的师生和校友尽情享受荣光、挥洒汗水、拥抱未来,诠释奥林匹克的新内涵,开启奥运梦想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