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球赛双子星之——同济大学

新华网
2022-12-30 15:52
同济大学在推动中国大学生手球赛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最有持久力的赛事的同时,也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和中国手球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对一项事业、一项工作“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坚守”精神。

  中国大学生手球赛是中国大学生体育项目坚持开展最久的赛事,没有之一!

  中国大学生手球赛已经坚持开展了38年34届赛事(其中2003年、2020年因非典和新冠疫情停办,另外2008年和2013年因举办两岸三地手球赛而停赛)。

  中国大学生手球赛能持久地坚持开展到现在,要感谢很多为之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士,而其中两所高校要特别介绍,因为它们没有缺席过一年的赛事,它们既是赛事创建的参与者、支持者,也是赛事历经风雨坚持下来的有力支持者,这两所高校就是同济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中国大学生手球赛双子星之同济大学。

  贡献一 参与创赛

  同济大学男女手球队(原同济大学分校手球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手球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手球队1996年并入同济大学延续至今)创建于1981年,创建者是秦剑秋老师。

  1984年首届中国大学生手球赛(原名全国高校手球联赛)在天津市塘沽区举行。同济大学分校男女手球队与其他6支男队(清华大学、安徽工学院、天津理工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甘肃工业大学、太原机械学院)和3支女队(清华大学、西北师院、太原机械学院)作为创始单位参赛,最终男女队双双获得亚军。

  当时同济大学分校队主教练是秦剑秋老师,男队教练是于中迅老师,女队教练是赵红妹老师、丁玲玲老师。秦剑秋老师是同济大学手球队前期主要组织者,他也是中国大学生手球赛和中国高校手球协会(后改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手球分会)主要创始人之一。

  1986年中国高校手球协会在清华大学成立,秦剑秋老师代表上海城市建设学院(1985年同济大学分校改名为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以下简称上海城建学院)参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秦剑秋老师与安徽工学院的姚苏捷老师与当时的国家体委手球处处长周游接洽,将国家体委内部刊物《手球训练工作资料》接手过来,改名为《中国手球》,放在上海城建学院出版,由秦剑秋老师负责编辑出版,刊物坚持出版到1995年。

  从1984至1996年,作为高校手球赛创始者之一的秦剑秋老师一直坚持带队参加中国大学生手球赛。

  贡献二 坚持办赛

  1995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国高校手球协会更名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手球分会(简称中国大学生手球协会),上海城建学院(同济大学)为主席单位。上海城建学院1996年并入同济大学。这样至2021年主席单位换届,同济大学担任中国大学生手球协会主席单位27年。

  1995年上海城建学院姜志明老师从秦剑秋老师手里接过中国高校手球协会秘书长的职务,也开始承担起继续推动发展中国高校手球的职责。

  作为主席单位,在长达27年的时间里,同济大学克服了包括经费短缺等诸多困难,始终扛着中国大学生手球赛前行,始终推动中国大学生手球赛的持续开展,并在困难的情况下于1999年、2005年和2007年分别承接了比赛,使得赛事一直能坚持开展。

  同济大学在推动中国大学生手球赛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最有持久力的赛事的同时,也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和中国手球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对一项事业、一项工作“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坚守”精神。

  贡献三 坚持参赛

  在前34届中国大学生手球赛上,同济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是全勤生,从未缺席,他们也是中国大学生手球赛能够坚持下来的有力支撑者。

  在这38年中,秦剑秋老师带队跑了第一棒。

  1979年秦剑秋老师从上海徐汇区体委调到同济大学分校体育部工作。秦剑秋老师在徐汇区曾指导过区手球队,来到同济大学分校后就向领导申请开展手球运动,得到了领导的支持。1980年他在学校开了手球课,1981年成立了手球男队(1982年组建了手球女队)。这时他与领导商量考虑用组织高校比赛的方式推广手球运动,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因此开始筹划。1982年全国高校手球邀请赛在同济大学分校举办,清华大学、安徽工学院、同济大学分校、广西大学等高校派队参加,比赛搞得很成功。

  “我们是在足球场举行的比赛,因为足球场是土地,不容易受伤。”秦剑秋老师回忆道。

  当时带队的各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就一起酝酿组织正式的全国高校联赛。1984年这项值得中国手球人和中国大学生体育人自豪的韧性十足的赛事正式亮相。

  同济大学带队跑第二棒的是于中迅老师。

  于中迅老师是上海体育学院82届毕业生,也是首届手球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他就去上海城建学院帮秦剑秋老师带手球队,最终成为了同济大学手球的接棒者。

  “我刚接手队伍时,那时条件还很艰苦,训练就在田径场里,画上线就训练。不过之后学校越来越重视这个项目的开展,还专门盖了手球馆。学校这么重视,其实我们还是挺有压力的。”于中迅老师介绍道。

  除了带学校的男女手球队,于中迅老师还教手球选修课,“选修手球的学生大都是被动的,因为热门项目选满了,才过来。我第一节课就和他们讲,不管你们喜不喜欢这个项目,都要认真学习,体育其实是一个交往的平台,特别是这个项目在欧洲非常风靡。在未来的交往中,你会打手球很容易就能融到他们的圈子里去,很容易能交上朋友。”于中迅老师说道。

  这些选修手球的学生,有不少人逐渐喜欢上了这个项目。于中迅老师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举行的上海大学生手球赛,同济大学的几位来自新疆和青海的学生因为平时喜欢参与这个项目,自己组队报名参赛。

  于中迅老师1984年就带领同济大学分校男队跟随秦剑秋老师参加了首届全国高校手球联赛。1996年正式从师傅秦剑秋老师手里接班手球队,一人指导同济大学男女手球两支校队,他也没有辜负学校的重视,在随后的21年时间里,带领男女校队拿到了三十多个中国大学生手球赛的冠军。

  于中迅老师带队连续参加了30届中国大学生手球赛(1984年-2016年),也是迄今为止带队参加这项赛事届次最多的高校老师。

  为了各校能更好地开展手球运动,在中国大学生手球协会的支持下于中迅老师还编写了《手球基础教材》,并于2000出版。

  2016年于中迅老师的徒弟朱闻欣老师正式接手校队工作。朱闻欣老师是原国家男手主力,2006年退役进入同济大学读书,2008年被国家队再次征召以大学生球员的身份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对于身份的转换朱闻欣老师曾经评价道:“当你去大学读书,完全换了一个环境,再回来打球,就觉得很轻松,感觉自己在场上的视野以及判断和之前完全不一样,提升了很多。”

  朱闻欣老师以他的专业经历和在大学校园里的深刻感受,带动同济大学男女校队,继续不间断地参与中国大学生手球联赛,续写着同济大学在中国大学生手球发展史上的辉煌。  

责任编辑:贾紫来
01002002026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4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