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中37年体教融合 开展手球运动

中国手球协会
2022-06-14 17:12
汪宏驹和学校讲,手球队要打造成学校的品牌,所以要举全校之力予以支持,为了保证孩子们上好文化课,他把手球队的孩子放在了学校最好的班里。

  在校园里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是我国近年所倡导的体教融合努力的一个方向,但是由于体育专业人才进入校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渠道还不是很通畅,这也影响了前述目标的效果。

  不过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十九中)却有一个坚持了37年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成功案例,这就是海淀区海淀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海淀体校)与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共建37年手球队。

  两个单位合作一个项目,其中经历了多次人员调换接续,坚持37年之久能相互合作无间并把这个项目一直很好地做下来,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却为现今正在摸索的体教融合打造了一个可以深度探究的榜样。

  奠基 双方1985年启动合作

  十九中是1916年建校的北京百年老校,一直很重视校园体育的开展。“当时学校一直秉承着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指导方针。”汪宏驹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1985年汪宏驹任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后升任副校长,退休后被聘为校长顾问),“我还记得是1985年的3月,海淀体校的刘贵教练(后任国家队教练、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副局长)来学校推广手球,都没进屋,我俩在外面简单聊了几句,我就让他去操场上挑人。”他回忆道。之前汪宏驹一直觉得体校教练只管训练不管学习,这让他有些不放心,但是和刘贵一聊,发现他的教育理念、想法和自己的相同——都是希望让孩子全面发展。

  看起来也是个干事业的人,那就一起干吧!

  和校领导一说,校长也同意了,就这样手球队就在十九中成立了。

  发展 打造素质全面的队伍

  汪宏驹的做事风格是既然这个事情要干,那就要干出名堂来。对于手球队的发展,他想到要先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取得校领导的充分支持;第二,球队要配备专业教练,当然就是刘贵了,而且要让他融入学校,虽然他是海淀体校的教练,但在十九中,就要把他当成学校的一份子;第三,学校方面派出体育老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与家长沟通等。

  汪宏驹和学校讲,手球队要打造成学校的品牌,所以要举全校之力予以支持,校领导非常认可。

  为了保证孩子们上好文化课,他把手球队的孩子放在了学校最好的班里。

  同时在手球队的精神作风建设上,他要求很严,他要打造一支各方面都出色的手球队。

  十九中早期的手球土场地

  当时手球队使用的是土场地,刘贵带着孩子们在训练之前洒水,去食堂帮厨,打扫卫生。手球队的孩子在校园里文明有礼、劳动积极,学习成绩也都不错,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很好的素质。

  1986年十九中手球队代表海淀区拿到了北京市的冠军,他们可以参加全国的比赛了。

  每次去参加全国赛,汪宏驹都要求带上一位语文老师,他的想法是一方面利用语文老师的文笔在比赛期间写稿子宣传北京十九中手球队,另一方面利用比赛后的一两天带孩子们参观革命纪念馆以及名胜景区,让语文老师给孩子们进行讲解,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融合 四大因素促成了合力

  当时球队教练刘贵的孩子只有2岁,但是他全身心都铺在十九中手球队的建设上。在学校他既是教练也是老师,周末他还钓鱼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寒暑假他也不休息带孩子们进行训练。

  为了锻炼队伍,刘贵积极协调,让十九中手球队和北京女子手球队、北京男子青年队,以及来访的日本中学生冠军队进行比赛。

  刘贵调到国家队当教练之后,又有张军、李卫东以及现在的于洪泉接续这项工作。十九中也经历了几位主管领导的更迭,以及手球队管理老师的接续,但是双方一直合作得很好。

  “两个单位一起共建手球队坚持了37年,我们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是两个单位领导的重视,我们学校还有足球队、篮球队,对于手球队的建设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历任校领导一直坚持全力打造这个手球品牌,特别是汪副校长主管体育期间,一直呵护着着这个品牌的建设,可以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第二,是手球队的管理团队结构合理,人员也是精挑细选,既是专业人士,又懂教育,而且热爱这个项目;第三,因为一直以来队伍建设得好,也取得了家长的充分认可和支持;第四,孩子们的上升渠道也都不错,有进专业队乃至国家队的,像于洪泉、陈东城、贾炜、魏昂、王军程、赵文宣等,有通过高考上大学的,如王益民就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大学里表现非常好,现在是中国手球协会副主席。所以这支队伍这些年坚持下来,各方面也是满意的,两个单位的人员各司其职,合作也很愉快。”十九中现主管体育的副校长曾范荣介绍道。

  传承 打造品牌提升实力

  十九中手球队第四任教练于洪泉是1985年十九中第一批手球队队员之一,后来进入北京队、国家队,参加过1997年手球世锦赛。33岁退役回到海淀体育局,2003年接棒来到十九中带队。

  目前他带的十九中手球队有男女甲乙组四支队伍,学校还有手球社团。

  每天下午4点前于洪泉会从海淀体育中心赶到十九中准时带队训练,周末他也安排了训练时间。

  2007年十九中盖了室内手球馆,手球队也终于可以全天候进行训练了。

  为了给队伍营造一个良好的赛练环境,于洪泉将清华大学校友手球队、北京队退役队员手球队以及十九中校友手球队的训练基地放在了十九中手球馆。这样在周末,十九中手球队的孩子们就有了强劲的比赛对手,“前北京队的队员有的也是前国家队队员,加上清华大学校友队以及十九中校友队,和他们一起打球,对我们的孩子不仅是技战术上的影响,这些前辈们的学识、人品以及经历也在影响着他们,可以说也是给他们树立了进取的榜样吧。”于洪泉介绍道。

  2011年于洪泉已经是海淀体育运动学校的副校长了,但是依然以教练的身份雷打不动地每天带孩子们进行训练。“这是我的教练刘导(刘贵教练)和十九中汪副校长当年打下的根基,我是第一批队员之一,从这里走出去进了北京队、国家队,也是受益者。接力棒交到我手里,就要传承下去,并且要传承好。”于洪泉说道。

  “这支队伍除了参加市运会是代表海淀区比赛,其他的比赛都是代表十九中。队伍的管理人员来自两个单位,而且还换了几茬人,30多年坚持下来大家合作无间,很重要的一点是双方选择的人都是人品好,事业心的强的,大家都是专注于做事。”曾范荣说道。

  对于手球队未来的建设,于洪泉介绍说,“我们要继续打造好这个品牌,并提升实力,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对于我们体教融合成功的经验,我们也要进行总结,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责任编辑:刁文静 邹竣麒
01002002026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