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4月23日电 乡村里的“篮球旋风”
新华社记者覃星星
夜幕降临,灯光亮起。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屯亮村屯周坡,年龄都超过50岁的村民周启万、周启环吃过晚饭后就到篮球场打球,运球变向、急停跳投等动作有模有样。而几个小时前,他们还在地里忙着农活儿。
“这原来是一片坑洼之地,杂草丛生。”村民周建瑞指着球场说,以前孩子们放学回来没地方玩耍,大人们也喜欢打篮球,所以大家都希望有个篮球场。于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民自发捐款8万多元,并投工投劳建设球场。许多群众拿着锄头、铲子一起平整土地。去年11月,崭新的篮球场完工。
新江镇党委副书记林益林介绍,当地群众打篮球氛围浓厚,以往逢年过节,篮球比赛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往往一个村就有好几支篮球队。这对公共空间的需求较大,而党委政府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们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把篮球场的建设进行统筹考虑,给予政策、资金等帮扶,回应群众关切。”
周建瑞在老家承包鱼塘,还在城区开办了汽车和摩托车修理店。尽管很忙,但他对篮球场的施工进度格外关心,球场四周预留观众席就来自他的建议。“记得去年球场刚硬化完,装上夜灯后,大家就迫不及待进场打球了。”他说,现在村民抢抓农时,忙着在地里除草、采收辣椒等,事情不少。但不管白天农活多忙,很多人晚上都会去球场打篮球。老老少少都喜欢这项运动,出出汗感觉身体很舒服,晚上睡觉睡得香。
在这里,由于各村都有篮球队,疫情发生以前村与村之间常进行乡村篮球赛,实行主客场制,今天是别村主场,过几天回本村再切磋。“我在场上打中锋位置较多,以前就是村里的MVP(最有价值球员)。”周建瑞说,现在岁数增长,年轻人已经顶上来,成为新一代的MVP。
村民眼中新一代的MVP是24岁的周增宁。由于技术比较全面,又可以打满全场,他是球场上必不可少的主角。他平时在城区工作,只要听说村里有篮球赛,就把手头工作处理一下,然后开车半小时回村打球。“只要有篮球,就不会觉得路途辛苦。”周增宁说,母亲曾是村里女子篮球队的一员,自己从小受其影响,酷爱篮球。初中二年级时,周增宁就代表村里去镇上比赛,虽然对方都是成年人,但他一点都不“怂”,最后帮助球队获得亚军。
村干部何丽英说,有了崭新球场,村民们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它,妇女们也时常去球场打篮球锻炼身体。“小朋友的状态也不一样了。以前喜欢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现在放学回家后,一边喊妈妈赶紧煮饭,一边抓紧写作业,吃完饭后就想去球场玩。篮球让学生不再沉迷网络游戏,保持运动热情和拼搏精神,有助于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随着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刮起“篮球旋风”。如今仅在屯亮村,就有4个篮球场。越来越多村民爱上篮球并加入篮球队,希望未来有机会去打更多比赛,为本村赢得冠军。
记者从邕宁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了解到,2021年邕宁区新建全民健身路径29条,灯光篮球场17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2221平方米,较2020年同比增长6.2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5%。下一步,当地将继续加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和使用率,助力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