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大牌 | 同心写大爱,一起向未来——专访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

新华网
2022-01-18 17:25
在北京冬奥会筹办期间,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承担了大量的技术工作,冬奥将近,他们依然处于忙碌的工作中。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林德韧、卢星吉、潘毅、展鹏)“技术无处不在,技术如影随形”,这是历届奥运会的真实写照。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需要稳定可靠的技术,这直接关乎每一场赛事能否正常举行。在北京冬奥会筹办期间,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承担了大量的技术工作,冬奥将近,他们依然处于忙碌的工作中。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技术工作需要协调的人员团队庞杂,需要服务的客户群体众多,但是技术团队要保证以“同一水平”提供技术服务,保持各项技术工作平稳运行。

  持续推进的技术工作

  喻红介绍,2017年5月10日,冬奥组委技术部正式成立。成立以来的这段时间,技术部的各项工作围绕着基础设施、技术系统、政策程序和人员团队这四块内容推进。

  “从奥运会的整个周期来看,要经历基础规划阶段、专项计划阶段、测试就绪阶段以及赛事运行阶段,当然最后还有一个总结善后的阶段。”喻红说。

  技术部通过组织技术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合同商和志愿者,提供成绩信息、通信、音视频、无线电频率、网络安全等设备设施和服务,支持组委会赛前筹办工作人员和冬奥会赛时各客户群的技术需求。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

  喻红介绍,冬奥会的技术工作在运行的时候将包括两个层面:在前端,有场馆的技术团队;在后端,有技术运行中心,是一个“后端加前端”的服务模式。

  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的设置,给技术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其中的关键是信息沟通的便捷程度。喻红说:“这就特别需要发挥通信和信息网络的作用。利用我们已有的集群通信,能够让组织者实时把一些现场信息告知在一定距离之外的、甚至于跨场馆的(人群)来实现通信。”

  除前端的技术团队在做各项服务外,在后端,技术运行中心也在支持各个场馆的运行。“在赛时,技术运行中心首先要监测各场馆奥运技术系统的运行情况,然后要协调各场馆奥运技术服务的水平,要响应场馆技术运行的需求,要追踪技术运行问题的解决进度,另外要总结当日各项技术服务的情况,还要部署次日重点运行任务,形成每日的运行报告。”喻红说。

  复杂精细的技术系统

  冬奥会筹办是一项庞杂的工程,技术部的工作亦是如此。在赛事筹办阶段,技术部为各类客户提供了各种信息系统。在赛时,冬奥组委将给运动员提供包括住宿、交通、抵离和礼仪信息管理、医疗等在内的管理系统,给裁判及竞赛组织提供成绩信息、计时计分、视频裁判等系统,给媒体提供媒体注册、语言服务、通信专线等各项服务,给现场观众提供场馆大屏,给不能到场的观众提供基础的网络传输服务等等。

  这是2021年12月31日拍摄的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技术楼(左)和观众看台。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这项工作门类多、细节多,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条件下,牵涉的领域更加广泛。喻红以防疫管理系统为例进行了介绍,她说:“最难的事就是业务不确定,因为疫情是个新鲜的事,怎么去管理疫情也是一个新鲜的事。我们的业务部门也在不断总结需要哪些参数、哪些信息,不断去通过测试来验证,通过专家的论证之后才确认。而得到这些确认的需求之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同一个团队,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在成立之初共有正式人员19名。截至目前,技术部的正式员工约有250人,加上合同商、志愿者约4000人,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

  技术工作进场馆,是冬奥会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系统,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要部署到场馆的现场,我们有12个竞赛场馆,他们的服务水平应该是一样的。第二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制定技术整体的政策和程序,让我们每个场馆团队都按照同样的程序和规范来执行。”喻红说。

  1月10日,一名记者在主媒体中心媒体工作间内查询信息。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 摄

  在这其中,场馆技术经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喻红介绍,场馆技术经理是一个团队里的核心,他们既需要将技术的需求在场馆层面落实,协调通信、无线电、音视频等各业务领域开展工作,还需要收集场馆层面的技术需求,及时反馈给技术部,确保各项技术工作可以在场馆落地。

  技术团队的人员来自不同技术领域和合同商,为了“打破边界”将团队进行整合,在场馆化的过程中,冬奥组委技术部采用“一个技术团队”的原则,确保实现必要的内部一体化水平。

  冬奥会的低温条件也为技术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我们场馆团队在做测试准备的时候,为了穿线能让线头穿得符合要求,不能戴手套,零下十几度,手冻得就跟小胡萝卜似的,真的是非常艰苦。”喻红说。

  对此,喻红表示:“技术提供服务不只是一家供应商,也不只是举办城市的事,是国际奥委会跟举办城市联合起来一起合作完成的。因此在国际奥委会提供给举办城市的第一份技术指南里面,特别强调技术要‘一个团队’,这跟我们目前的口号‘一起向未来’我觉得是特别契合的,所以结合到一块,我认为应该是一个团队,一起向未来。”

  出品人:许基仁、刘健、骆国骏、钱彤

  制片人:周杰、周红军、李斌、刘加文、薛剑英

  监制:肖阳、彭东、马轶群

  统筹:倪宏、展鹏、吴俊宽、姬烨、侯大伟

  记者:林德韧、卢星吉、潘毅、展鹏

  摄影:李何铭、许亚轩

  剪辑:张治国、刘占帅

  编辑:赵建通、郁思辉

  新华社体育部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分社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刁文静
01002002026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75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