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12/ 08 17:17:34
来源:新华网

图文|独腿神枪手瞄准“靶心”

字体:

  残奥会四朝元老、三届冠军、“独腿神枪手”……属于董超的标签都离不开陪伴他的气步枪,仿佛从17年前举起气步枪瞄准靶心的那一刻,他就用这项体育运动瞄准了人生的“靶心”,从此一人一枪闯出了自己的世界。(摄影:新华网曹鹏 张可凡 文字:新华网王梦)图为董超在进行射击训练,右手轻扣气步枪扳机,坚定的眼神锁定靶心。新华网发(曹鹏 摄)

  3岁时一场意外车祸让董超左腿高位截肢,长大后的他通过运动开始了新的人生。与射击结缘出于偶然,当时董超因乒乓球打得好而被邀请到四川省省队试训。在省队教练的建议下,他尝试了射击训练,结果第一次拿起气步枪试射时便每发都上了靶,而且散布范围也很集中,也就此开始了射击生涯。图为董超正在对气步枪进行维护保养。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董超平时在四川省陆上运动学校训练,根据安全管理规定,每次练习结束后所有训练用枪都要放回枪库。因此,每天取枪、换射击服、调试枪械、打靶训练、归枪入库的一系列常规动作,构成了他规律的训练生活,不用去现场,你总能知道某个时间点他在做什么。图为董超取完气步枪回射击训练场的路上。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为了稳定重心,气步枪项目运动员必须身着射击比赛专用服,包括射击上衣(分为射击内衣和射击外套)、射击裤、射击鞋、射击手套和射击皮带等,而且对于服装单层厚度、硬度甚至包括内衣和鞋子都有严格要求。这身装备一套下来,大约有二十斤重。图为董超正在更换射击服。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所有体育项目,想要站在金字塔尖都要付出超于常人的努力。早出晚归泡在射击场上,每天把近11斤重的射击气步枪反复托举300多次,射击子弹200发以上,从接触射击项目开始,董超就对自己很严格。图为董超在进行射击训练。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训练过程中最难熬的是冬夏两季,冬天长时间手握冰冷枪体,经常冻得失去知觉,夏日高温时身着密不透风的皮制训练服,犹如蒸桑拿,但董超却甘之如饴。图为因温度较低,董超在训练前哈气暖手。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在今年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倩以251.8环拿下首金,这让杨倩和气步枪项目获得了巨大的关注。董超参加的残奥R1-SH1级男子10米气步枪站姿项目,与健全人比赛项目大体相似,但在装备、规则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图为四川省陆上运动学校的10米射击训练馆内,运动员在进行射击训练。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董超训练的主项是R1-SH1级男子10米气步枪站姿,与健全运动员不同,为了站立射击时全身的稳定性,这个项目允许每个残疾运动员用一个“凳子”做支撑。而这个“凳子”的高、低、深、浅细微变化,常常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图为射击训练结束后,董超将气步枪、“凳子”等及其他配件带离训练场地。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在2006年马来西亚“远南”运动会比赛之前,教练曾临时通知董超更换比赛装备。而不同装备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身体的稳定性,这在他当时依靠的“凳子”上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在距离正式比赛的两个多月时间中,一个半月他都花费在琢磨“凳子”上,好在最后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感觉”。董超笑称:“目前用的‘凳子’已经更新迭代到大概4.0版本了。”图为董超训练中用到的气步枪、“凳子”等及其他配件。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董超目前用的气步枪已经陪他走过10个年头了,从2012年伦敦残奥会到2016年里约残奥会再到今年的东京残奥会,这把枪见证了“神枪手”的成长。枪体上贴的各大赛事安检合格标签,也成了一个个“功勋章”。图为董超正在向记者介绍气步枪上的标签。新华网发(曹鹏 摄)

  残奥会R1-SH1级男子10米气步枪站姿项目比赛用靶,宽80mm*高80mm。其中直径最大的1环只有4.45厘米,5环相当于1元硬币的大小,10环则为0.5毫米,大概只有针眼那么大,用“失之毫厘”比喻毫不夸张。图为董超正在向记者讲解靶纸。新华网发(曹鹏 摄)

  为了防止回弹和跳弹等意外伤人,射击气步枪子弹一般用铅等软金属为主要材质。在集训时,董超每天要射击子弹200发以上。图为董超射击训练时正在往气步枪里放子弹。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作为一名射击运动员,心态是影响发挥的重要因素。目标清晰、很有天赋、训练刻苦,是教练王萍对董超的评价。“他很大的优点是既能把心静下来,也能放开手去拼。”图为董超在东京残奥会R1-SH1级男子10米气步枪站姿决赛夺冠后和教练王萍合影。董超提供

  东京残奥会卫冕夺冠之后,有一张记者抓拍到的现场照片令人印象深刻,董超举起右手向观众示意,接受大家祝贺,眼神充满霸气和自信。图为董超在东京残奥会R1-SH1级男子10米气步枪站姿决赛夺冠后庆祝。董超提供

  从接触射击项目到现在17年过去了,沉甸甸的103块奖牌是对董超多年坚持最好的回馈。采访时,董超取出装有奖牌的大箱子,让同行记者大为震撼。董超也对每块奖牌如数家珍,一一给记者介绍。图为董超和部分奖牌合影,他手中拿的正是东京残奥会获得的金牌。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除了奖牌之外,射击运动带给董超更多的是看不见的荣誉。董超表示:“射击对于我而言,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很开心,因为射击,我站在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图为董超在2019年澳大利亚世锦赛开幕式担任旗手。

  今年连续参加了东京残奥会和第十四届全运会后,董超终于有了休假时间,他全部用来陪伴家人。能为国争光、为家人争光成为他克服困难的勇气来源。图为董超身穿国家队队服和女儿的合照。董超提供

  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据新华社报道在2020东京残奥会,共有来自全球162个代表团的4400多名运动员参赛,他们用拼搏实现梦想,用坚持重新定义可能,书写了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动人篇章。董超今年36岁了,但对于射击他仍然没有要停止的意思,希望还能继续“南征北战”。对他来说,更享受的是射击带来的快乐。图为董超在展示陪伴自己“征战”的义肢与气步枪。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徐梦帆 】
01002002026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4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