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香港青少年的选择

新华网
2021-12-04 19:26

  新华社香港12月4日电 特写:香港青少年的选择

  新华社记者 潘毅 王垚 韦骅

  12月4日,参加交流会的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成员与嘉宾及现场观众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请问,如果你是石智勇,你会怎么选择?”这是12月4日正在访港的内地奥运健儿与香港青少年的互动交流中,主持人向全体在座的近两百名中小学生提出的情境设问。题板上的情境是:中国男子举重选手石智勇在东京奥运会前一个月,大腿两次意外拉伤,导致17天不能训练。如果带伤出战,有可能伤情加重。

  所有现场学生手中都有两个塑料充气棒,橘色和蓝色各一,选择继续出战的就举橘棒,反之为蓝棒。很快,现场就是一片橘色和欢呼声。

  台上的石智勇笑着拿起话筒说:“我和你们的选择一致。不过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对整个举重保障团队充满信心,我相信他们可以把我的伤情控制在可以比赛的范围内。”

  石智勇曾是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但里约奥运会后,国际举联调整了举重级别,他升级到73公斤级,但这难不倒石智勇。从2018年开始,他连续创造世界纪录,在73公斤级傲视群雄。

  图为交流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石智勇还和现场的香港青少年交流了很多自己的心得。在场的东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钟天使同意石智勇的看法。她结合自身的情况说,运动员经常被伤病困扰,但她感到以国家为后盾的整个保障团队非常出色。

  在回答一名学生关于偶像的提问时,钟天使说:“在我的体育生涯中,并没有某个特定的偶像。支持我走到现在的是梦想和理想,那就是奋勇拼搏、为国争光。”

  对于运动员退役后的问题,钟天使认为有很多选择,“可以转型成为教练员,培养出更多优秀运动员。也可以转型成为科研人员,为运动员提供更专业更好的帮助。这也是运动员运动生涯的一种延续”。

  东京奥运会举重冠军汪周雨、李雯雯、石智勇(从左至右)抵达交流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女子举重87公斤级冠军汪周雨说:“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每逢大赛都会有一个体重的问题。大部分是降,不能吃,很难受。但这次我是要增重,发现也不太好受。对我来说,要增重10公斤无论从外形上还是其他方面一时也难以接受。”

  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冠军李雯雯则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的父母曾坚决反对她练举重,教练也曾犹豫,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赢得了家里的支持。

  在回答一个小朋友用普通话提问“印象最深的一场比赛”时,皮划艇静水女子双人划艇500米冠军孙梦雅笑着说:“当然是东京奥运会,我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我记得那天下了一场大雨,我当时眼里都是泪花。”

  图为青少年参加交流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赛艇金牌教练张秀云说,“我和队员常讲的就是做好过程,不要考虑结果。过程做好了,结果一般不会差。既然选择了成为运动员,心中一定要有目标,那就是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运动员的年龄不是很大的问题,主要看你怎样去对待。像赛艇练到40岁是可以的。”

  今天上午,正在访港的五名东京奥运会冠军石智勇、汪周雨、李雯雯、钟天使、孙梦雅和教练张秀云一起来到香港专业进修学校,与香港青少年交流互动,畅谈体育与人生、成功与失败、奋斗与坚持、以及为国争光的民族自豪感。

  交流开始前,现场全体起立,面向国旗唱国歌。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义务秘书长王敏超到会发言并全程参与互动。

  除了情境问答交流外,还有奥运知识答题等环节。由于疫情影响,没有安排户外体育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张樵苏
01002002026000000000000001111326112813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