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拨开迷雾的金牌

新华网
2021-10-30 12:19
在包涛筹资开设的“脊髓损伤残疾人生活重建”培训班中,李八方待了45天。

  新华社银川10月30日电 题:一块拨开迷雾的金牌

  新华社记者马思嘉

  在拿到金牌、得知自己打破全国纪录时,李八方第一时间给妻子发消息、打电话。“县里、乡镇、村上的人都把我的电话打爆了,我一下感到人生有了方向。”

  24日,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男子铅球F53级决赛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宁夏同心县兴隆乡李堡村肢体一级残疾人运动员李八方代表宁夏队夺金。

  坐在轮椅上,借助左手的微弱握力,李八方竭尽全力一掷,以3米38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这是我残疾后做成的第一件事。”

  2009年,一场车祸让他颈部以下全部瘫痪。在那之前,李八方踌躇满志——他经营公交车、做生意,全家衣食无忧。事故发生后,他只能卧床,由妻子照顾饮食起居,手术、治疗渐渐花光家中积蓄。

  “那几年家里太困难了,基本生活都成问题。”他的妻子周晓燕说。当时,他们的小女儿才一岁,她甚至无法外出打工挣钱。

  再困难,李八方夫妇都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没钱做康复理疗,李八方就在妻子督促下,每天躺着练习拉力器——这为他参加残运会打下基础。没钱买轮椅,周晓燕就每日背着70多公斤重的丈夫在乡间小道转悠。“有时忽然下雨,来不及进屋就把人淋湿了。”

  在村里支持下,周晓燕靠妇女创业贷款发展起养殖业。在精准扶贫中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后,全方位政策支持让他家银行卡每年多了三万多元进账,孩子的学费得到大幅减免,圈里牛羊规模扩大。

  昔日略显灰暗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一辆由同心县残联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电动轮椅,让李八方一下子激动地抱住周晓燕:“我有腿了!”在那之后,李八方整日坐着轮椅,陪在忙碌的妻子身后。

  然而,他双手没有握力,生活仍无法自理。李八方坐着轮椅在村里转悠时,感到未来如一团迷雾。

  2019年,同心县政府和残联为他家中做无障碍改造,他偶然结识了改造项目第三方负责人包涛。包涛从小患有小儿麻痹,拄着双拐,却是乒乓球运动员、康复医学医生,还是残疾人运动员教练。

  “我希望通过残运会这个舞台,帮重度残疾人找到人生目标。”包涛说。

  在包涛筹资开设的“脊髓损伤残疾人生活重建”培训班中,李八方待了45天。随后,便跟着包涛练习铁人三项。

  起初,周晓燕并不支持他去。“他一人在外,生活不能自理,我怎么放心?”看到李八方训练完回来特别开心,她又改变了主意:“去就去吧,只要他高兴。”

  从2020年9月到本届残运会前夕,李八方和七十多名重度残疾人一起,处于封闭训练中。寒冬,陪护人员清理完积雪,他们练习用手推轮椅前进;夏天,他们的身体因损伤而无法排汗,每天却要在酷暑中训练6小时。一些人无法忍受,渐渐离开。

  借助喷壶喷水降温,李八方咬牙坚持下来。“那种痛苦无法想象。”包涛说。

  陕西残运会赛场,初试牛刀就在决赛中打败三名老将,李八方成了家乡的“名人”。然而,和一些残疾人运动员带给他的震撼相比,他觉得自己的努力“算不上啥”。“多亏国家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舞台,让我们有施展自己的机会。”

  此次去西安,李八方还有一个惊喜发现: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

  从第九届残运会至今,包涛不记得指导过多少残疾人参赛。在他看来,竞技体育不仅能让重度残疾人在锻炼中逐渐恢复自理能力,还能让他们迸发强大精神力量。

  李八方有了日益清晰的目标——继续从事运动,激发自身潜能。“这次获奖,让我对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努力了,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他说。

责任编辑:王梦
01002002026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1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