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原地膨胀5倍”的残特奥会田径比赛咋进行?

新华网
2021-10-24 17:08
伴着欢快的颁奖乐曲,残奥会盲人短跑冠军、本届全国残特奥会开幕式火炬手周国华与领跑员一同走到领奖台。

  新华社西安10月24日电 题:项目数“原地膨胀5倍”的残特奥会田径比赛咋进行?

  新华社记者郑昕

  伴着欢快的颁奖乐曲,残奥会盲人短跑冠军、本届全国残特奥会开幕式火炬手周国华与领跑员一同走到领奖台。几米外的摄影区人头攒动,一阵快门声过后,记者们在交谈中离场,只剩下一个人在低头调整相机。

  “昨天一共48场颁奖,我和另一个学生分了工,一人半天,相当于我一个人拍了20多场。除了去卫生间,我基本就站在这个点儿上没动过。”来自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王哲说,他在一个月前的十四运会上负责攀岩和滑板比赛的颁奖摄影,全部的工作量,都比不上来到这边后一个上午的。

  作为全国综合性体育赛事,正在陕西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共设43个大项、47个分项,小项则有1700多个,是全国运动会的近三倍。而在这1700多个小项中,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的田径比赛就占到很大比例。

  “全运会田径一共52个项目,而这一次到目前为止定了280个左右,还会有变化。但残特奥会的田径赛期并没有变得更长,这给组织和颁奖等都带来了很大挑战。”本届全国残特奥会田径项目赛事总管、田径国际级裁判董林说。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董林曾多次参与国内外大型田径赛事和综合性运动会田径项目的裁判工作,也曾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执裁。在刚刚结束的十四运会田径比赛中,他担任田赛裁判长。董林告诉记者,不只是项目数量多,相比于十四运会的赛程在定下后就基本遵照执行,残特奥会田径赛程的变动性非常大。

  例如,按照先前印发的竞赛总秩序册,国内视障长跑领军人物王满意的男子T13级10000米比赛被安排在27日下午,但在他来到陕西后,得知这场比赛放在了23日进行。

  董林解释说,赛程的变动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尽量把兼项运动员的比赛间隔开,留给他们休息调整的机会。“残疾人田径运动员的兼项并不规律。像王满意这样长跑兼马拉松的比较常见,但也有的短跑运动员兼马拉松,甚至是田赛运动员兼马拉松的。因为马拉松比赛到近期才确定比赛时间地点,我们在编排上争取把项目排开,让运动员以更好的状态参赛。”

  另一个原因是残疾人体育比赛特有的根据残疾种类与程度分级的制度。运动员在报项时根据的是已有分级,而在开赛之前还会进行一次统一的分级。级别一旦出现较大变动,牵一发动全身,意味着先前的赛程得调整。

  此外,在现场也有分级员实时观察比赛,分级员有权提请上级部门对一些参赛运动员的分级进行再次调整。

  由此,最极端状况下,有的运动员可能会在前一晚才知道自己第二天有比赛,或者是运动员前后参加了不同级别的比赛。“竞委会竞赛组织处的专家,经常开会到深夜才能最终定出第二天的赛程。虽然带来麻烦,但这样是为了保证残疾人运动员在更公平的环境中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董林说。

  项目的增多,自然也让赛后的颁奖产生变化。相比于此前十四运会上获奖运动员来到“长安花”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的内场经历荣耀时刻,本次残特奥会设立了室内、室外两个颁奖区,并以室内颁奖为主。

  “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比赛的连贯性。”董林说,在整个赛期里体育场几乎始终饱和运转,特别是田赛场地上经常是好几个项目同时进行。“如果停下比赛举行颁奖,一个项目颁五六分钟,那一个竞赛单元下来颁奖就得两个小时,比赛的时间根本不够用。”董林说。

  记者在位于室内的第二颁奖区看到,颁奖区域宽敞明亮,现场的广播通报员、颁奖摄影师、礼仪人员和志愿者等一应俱全,并根据残疾人运动员需求设置了手语翻译区、轮椅转换区等。此外,与其他项目一样,本届残特奥会田径也将颁奖台收窄,让获奖者站在台后领奖避免危险,并允许运动员的竞赛辅助人员一同接受颁奖,享受高光时刻。董林坦言,这样的设置,得到了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以及田径项目技术代表的高度评价。

  “这座体育场一个月内承担了两场大型运动会任务,为了让残疾人运动员享受和十四运会运动员一样的比赛条件,竞赛组织方面的人员付出了很大努力。”董林说,“残特奥会田径项目多、时间紧、不确定性大,但最基本的要求,还是充分考虑残疾人运动员的需求和舒适程度,保障赛事有条不紊地进行。”

责任编辑:丁峰
01002002026000000000000001110608121141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