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拉松,一同走过的42.195公里-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09 13:23:23
来源:北京马拉松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马拉松,一同走过的42.195公里

字体: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马拉松赛

北京马拉松见证了路跑运动在中国的飞速成长

四十余年办赛所沉淀的“国马”品质

让无数热爱奔跑的人汇聚于此

共绘激情与梦想的动人画卷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

每年的这个时候

北京马拉松都如约相守

向3万名跑者敞开怀抱、热情相拥

彼此诉说着一同走过的42个古都之秋

 

  1981年9月27日,首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横空出世。赛事的举办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

  当时,中央电视台对赛事进行了卫星实况直播,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大型体育赛事的直播。在当时的技术水平看来,这种方式堪称“新奇”。

 

  1981年9月27日

  比赛当天,首都几十万人在赛道两旁为运动员呐喊加油,全国的电视观众守在电视屏幕前观看了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

  从这一年起,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便开启了它40多年的创新与奋进之路,也踏上了它和跑者们一同携手迈进的全民健康之路。

  办人民满意的赛事,促进人类的发展进步,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肩负的责任。让赛场内外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赛事中汲取能量,共谱“健康中国”的美好图景,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使命。

  首开先河,长安街上流动的风景线

  上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已有很多知名马拉松赛事,我国也有个别市县举办了小型马拉松赛。人们对于首都北京能举办一场马拉松赛事充满了期待。

  然而,对于刚刚改革开放的我们来说,在首都举办一场国际马拉松赛事无疑是困难的。

  首先,为了让赛事彰显首都特色,达成在天安门起跑的目标就实属不易;

  同时,在比赛期间,需要暂时切断西长安街及沿线的交通,这对于首都核心区的正常运行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

  此外,赛事将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运动员,受制于当时的国力和技术水平限制,大赛举办经验的匮乏也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但排除万难、达成目标的坚定信心,让一切梦想都变成了现实。

  仅仅为了测量出准确的比赛路线,赛事组委会提前几个月便开始了周密部署。来自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和清华大学的体育老师们为了能规划出一条“完美”马拉松路线绞尽脑汁。

  原定的赛事路线计划由从天安门广场正中至古城路口折返。然而,经反复测量发现,这个距离只有37.66公里,与马拉松赛事规定的42.195公里还有很大差距。

  经过选线老师们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从天安门第50号灯杆起跑,绕广场两圈,经古城路口折返,再通过多个精心布局的转折点后,最终在天安门完成冲刺。

  当年手绘出的这张路线图,成为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发展史上恒久的经典。

  1981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路线图

  赛事路线的反复修订只是办赛过程中众多困难的缩影。服务人员、安全保障等诸多环节都是办赛过程中需要一一攻克的难关。

  当时志愿者的概念尚未兴起,为了让赛事服务得到保障,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赛前充分动员、组织了系统内的工作人员,由机关团委的骨干分子担纲了赛事保障的重任。

  另外,“安全”也是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赛事安全举办,由北京市公安局牵头,成立了专门的赛事安全委员会。

  一场成功的赛事一定是多方通力合作的结果。事实证明,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当天安门广场鸣响起跑的“号角”,选手们奋力奔跑的身影,汇聚成了赛道上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参赛的中国选手来说,在祖国的“心脏”为梦想拼搏、为荣誉奋起的精神,成为了那一代人永不磨灭的珍贵记忆。

  尽管首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只有82位选手报名参赛,但却点燃了亿万国人对中国体育发展的信心,让人们看到了路跑运动的魅力。

  赛事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每一个困境的化解,每一项勇敢的尝试,都成了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史上的创举。

  燃动全民,盛世华夏与健康同行

  首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让赛事和选手们一起,一步又一步,用脚印奏响了一路向前的凯歌。

  持续升级的赛事服务点燃了大众跑者的参与热情,大众跑者的呼声也激励着赛事不断前行。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从只有专业运动员参加的赛事,一步步走向了大众,开启了一场赛事与大众跑者的双向奔赴。

  1998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向大众开放报名。全国超万名长跑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一起,站上了首都北京的马拉松赛道。

  此外,赛事为大众跑者特别增设了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10公里项目,还将全程比赛的关门时间从3小时延长到5小时。

至此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

真正成为了属于大众的运动狂欢

  1999年时值新中国50周年华诞,也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开放大众报名的第二年,每一位参赛选手都洋溢着自豪与期待。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世纪大阅兵”。8天后,第19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盛大起跑。

  选手们脚踏国庆盛典的余韵,迎着时代奋进的霞光,一步又一步跑出了迈向新世纪的豪迈。

事实上

在带动全民健身热潮的同时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与华夏盛世共进的步履

从未停止

 

1990年

亚运会在北京盛大召开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承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也正是在这一年

我国选手黎叶梅夺得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

女子冠军

 

1997年

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天安门广场的“倒计时牌”矗立了925天

10月4日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鸣枪起跑

每一位选手都带着民族自豪感跑过天安门

也正是那一年

来自内蒙古的胡钢军以2:09:18的成绩

让中国成为

第4个进入“马拉松210俱乐部”的亚洲国家

 

2000年

全社会都洋溢着千禧之年的幸福和喜悦

这一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获得了

云南红河的冠名赞助

这是赛事首次由国内品牌冠名

也昭告着中国企业实力的腾飞

更让人激动的是

赛事男子银牌、铜牌,女子金、银、铜牌

全部被中国选手包揽

 

  专业运动员的成绩是耀眼的,大众跑者的精神也同样夺目。一年又一年,在盛世华夏的照耀下,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祖国的中心,和跑者们见证了42.195公里的繁花似锦,也见证了祖国的腾飞。

  在长安街上,跑者们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同构成了时代的印记和缩影,他们的跃动与这座城市的心跳同频。

  1983年,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创作了主题曲《马拉松之歌》。

40年后

北京马拉松40周年之际

谷建芬老师将《马拉松之歌》的曲谱手稿赠与了赛事组委会

  这跨越了40年的歌声,既是跑者们绵延不绝的燃情与豪迈,也是赛事与时俱进的奋进和昂扬。

  盛世华夏,与健康同行。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传递出的“敢于挑战、勇于向前”的体育精神在时代的洪流中鸣奏着所有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双奥英姿,每一步都绽放幸福的华彩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沸腾!

  3个月后的10月14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起跑,这一年的赛事主题正是“健康奔向2008”。

  参赛选手们的每一句呐喊都回荡着自豪,每一步迈进都在奔向新的希望。

  申奥成功的第二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再次成为一项新技术的首创——计时芯片。计时芯片的应用,解决了以往参赛运动员因起点站位顺序影响成绩判定的问题,也让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成为全国第一个使用计时芯片系统的马拉松赛事。

  奥运热潮彻底释放了中国的体育活力,也让北京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2008年

  北京创造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而这一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乘着奥运“东风”,也有了更好的场地环境和氛围。

  2008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路线从天安门广场出发,途经西长安街、首都体育馆,经过鸟巢、水立方和奥运北场馆区,最终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完成终点冲刺。

  整个赛事路线,将崭新的城市建筑与专门为奥运打造的环境氛围融为一体。所有参赛选手,都实现了站上奥运赛道的梦想!

  也正是在这一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被评为世界田联金标路跑赛事

  然而,荣誉不是努力的终点,而是继续高歌前行的起点。

  2010年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迎来了自己的“而立”之年,名称也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更改为“北京马拉松”。

  “举办城市+马拉松”的组合名称方式更符合国际惯例,这次更名也昭示了北马的雄心:放眼世界,对标波士顿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等国际知名马拉松赛事。

  2013年

  北京马拉松首次实现“净计时”。“净计时”方式以选手通过起点时开始计算比赛用时。这就让选手的参赛成绩更加精准,也让不同区域出发的选手能真正实现公平竞争。

  2014年

  北京马拉松首推选手实名号码布。将选手的姓名印于号码布上。防范蹭跑行为的同时,也让每一块号码布有了格外特别的珍藏意义。

  2015年

  北京马拉松博览会横空出世,这在当时的国内马拉松赛事中又是一次首创。

  强大的路跑产业价值在马拉松博览会上得以释放,“马博会”成为马拉松文化、产业、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平台。

  也是在这一年,北马进一步对标国际知名马拉松,取消了半程项目,仅设置42.195公里的全程比赛项目,参赛规模仍保持3万人不变。这让北马成为国内首个全马赛事,也让赛事的专业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17年

  北京马拉松推出了“北马星级评定”荣誉体系,这一体系的问世让赛事服务与文化建设又迈上了一个台阶,“星级跑者”从此也成为了跑圈的新符号。

  2019年

  恰逢祖国七十华诞,能在这样的时刻跑过庄严的天安门广场,是每一位跑者的心愿。

  跑者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盛世华夏,这一年的北马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纪录。

  这一年,超过16万人报名参赛,刷新了北马的报名人数纪录;跑进3小时的大众选手逼近1000人大关,是国内赛事单场破3人数的历史性突破……

  这一年,北马成为“年度国内最快赛道”。

  2022年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说:北京冬奥会创造了历史,为奥运留下了一套全新的标准,将开启全球冰雪运动的新篇章。

  北京再一次让中国在世界体育史上留下了永被铭记的烙印,北京也由此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

  这一年,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在全世界回响。

  北京马拉松在40余年的奋进中,和几十万跑者以及数以亿计关心北马、喜爱北马、向往北马的人,一起在“双奥”的鼓舞下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从1981年9月27日那天起,北马就与千千万万的跑者成为了同行者,一路并肩跑过了40多年的鎏金岁月。

  从只有专业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到每年3万跑者的路跑盛典;从玉汝于成的首赛成功,到蜚声国际的专业马拉松赛事;从中华体育精神在首都绽放,到全民健康在每一位国人心里迸发向上的力量。

  北京马拉松始终在充满斗志的体育强国之路上奔跑,它的42.195公里,每一公里都不平凡。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42.195公里虽有终点,但挑战自我、敢于拼搏的精神却永无止境,冲线的那一刻,会让一切付出都值得!

【纠错】 【责任编辑: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