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 | 记者手记:采访郑好好,感觉好好_2024巴黎奥运会_新华网

巴黎奥运会 | 记者手记:采访郑好好,感觉好好

2024-08-07 02:22:1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黎8月6日电 题:记者手记:采访郑好好,感觉好好

  新华社记者曹奕博

  采访郑好好是记者职业生涯中最奇妙的体验——虽然记者的职业生涯倒也不算长。

  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郑好好在11岁的第360天登上奥运会女子碗池的赛场。预赛中她第一滑发挥稳定,但在接下来两滑中尝试高难度动作没能成功,最终以第一滑的63.19分完赛。

  8月6日,中国选手郑好好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当记者赶往混合采访区时,发现这里已经挤满了“蹲”郑好好的各路同行。说实话,采访一个11岁的小朋友对记者来说还是头一回,无从下手之时想起了同事对她的描述——她不光是个小孩,还是个话不惊人语不休的“小孩姐”。记者便决定改变以往的采访套路,和郑好好来个松弛的“聊到哪算哪”。

  “今天的表现很精彩。”记者说。

  “还行,还行。”郑好好笑着接过话来。

  “但是满分10分的话,我只能给自己打3到4分,因为后两滑失误了。哎,您等一下,刚刚比赛我手蹭破了。”不等记者发问,开朗的郑好好边整理脸颊和手上的伤口,边自顾自地说了起来,她的思维跳跃速度记者有点跟不上。

  “抱歉,您继续。”

  被问到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感受,这个11岁的小孩又瞬间切换成“小大人”,发表起了看似正式、实则搞笑的赛后感言:“很开心,很自豪能代表国家出场,也要感谢我的妈妈,她付出了很多,还有领导那些的……(这是)比较官方的回答。”

  在郑好好眼里,奥运会是她来“玩”的地方。“(比赛)不会紧张,放轻松才会减少失误。相比我在家楼下滑滑板,奥运会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这里就是人多一点。”

  齐聚22位世界顶尖滑手的奥运会碗池赛场,给郑好好“玩”的时间并不多。她在面对一众更有经验的滑手时,想要晋级只有八席的决赛,目前还不太现实。比赛之外,郑好好展现自己的机会只有每个预赛小组的练习时间。

  8月6日,中国选手郑好好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紧张的赛前试滑阶段,郑好好向观众展现了她的“松弛”。本组其余5名选手都在练习时,郑好好却被身后大屏幕播放的奥运会宣传片所吸引,过了一阵才回过神来。

  因为每位运动员在碗池中试滑的线路、速度不同,且没有固定的下池顺序,选手们通常要在热身时抢场地。

  “我抢到了,但不多。”郑好好笑着说。和今年6月底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一样,年龄最小、资历很浅的郑好好,还不足以和“大孩子”抢场地。但在巴黎,她丝毫不怯场。而同场比赛的滑手也会默契地在几分钟里同时让开场地,让郑好好进池热身。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混采区和郑好好聊天的同时,来自巴西和加拿大的记者也聚过来认真地录音,虽然他们听不懂中文,但显然已被这个自信开朗、热爱挑战,同时又敢于在大舞台上展现自己态度的小姑娘所吸引。

  这时候,郑好好的教练、美国人维恩怀特走了过来,这位仅执教了郑好好6个月的资深滑手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那就是不可思议。”

  8月6日,中国选手郑好好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预赛第18的排名为郑好好的奥运之旅画上了句号,刚刚小学毕业的她聊到自己的同学,更加滔滔不绝,脸上洋溢着快乐。

  “我们班有个微信群,同学们在里边为我加油打气。看了他们的留言,我特别开心,感觉一点也不紧张。我的闺蜜还把她的微信状态改成了‘祝闺蜜夺得奥运金牌’。”

  最后,记者问她会怎么跟家人朋友讲述这段经历,小姑娘又是语出不凡:“不能表现得太自豪吧,我想想啊……就说抽空去参加了个奥运会吧。”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