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只下1场雪的县城,滑出26个冰雪冠军-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04 17:15:28
来源:新华网

7年只下1场雪的县城,滑出26个冰雪冠军

字体:

  新华社南昌6月4日电(记者胡锦武、姚子云)已近仲夏,每当夕阳洒满田径场,赣州市于都县不少中小学校的小滑雪队员就手持雪杖、踩着滑轮,开始了滑雪训练。这个地处江西南部的小县城,常年平均气温超20摄氏度,近7年只下过1场雪,却“滑”出国际军事比赛“冠军”郑杜娟和26个全国性赛事冰雪运动单项冠军。

  5月9日上午,在于都县马安乡溪背村,小彩旗蜿蜒到现役军人郑杜娟家门口。国际比武夺魁喜报、“国际比武特战功臣”牌匾在锣鼓声中送到了郑杜娟家人手上。

  4月上旬,在俄罗斯一训练中心,郑杜娟和队友们代表中国女军人首次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24”“萨彦岭行军”雪地作战行军比赛。经过两天一夜的顽强拼搏,郑杜娟和队友获得雪崩搜救、结伴滑雪、班组射击等9个单项课目第一,名列女兵组总分第一。

  郑杜娟代表中国女军人扬名海外,离不开入伍前就与滑雪运动结缘。而在于都这个常年难下雪的县城,越来越多人和郑杜娟一样,正在滑雪运动中受益。

  为积极响应国家“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以及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2020年于都县结合前期摸底情况,选择在全县推广学生最感兴趣的滑雪运动,探索推进体教融合。于都县教科体局局长谭晓红说:“滑雪趣味性强、易于推广,既能通过户外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减少中小学生‘小胖墩’‘小眼镜’‘豆芽菜’等状况,还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于都县九章路小学学生在校内开展越野滑轮训练。叶海林 摄

  缺少师资,于都县就从东北地区聘请了10名专业滑雪教练,在训练学生的同时,也对体育老师进行培训,仅2023年就培训140人次。缺少设备,于都县便购买越野滑轮训练装备5000套,将滑雪板换成滑轮鞋,尝试着让孩子们在旱地上用滑轮练习滑雪技巧。

  “学生平时练习的越野滑轮也称旱地滑雪,是由越野滑雪演化而来,两者技术动作相似,形成肌肉记忆和动作定型后,很快就能实现由‘轮’转‘雪’的变化。”于都县越野滑轮总教练邵学斌说,用“土办法”克服地理上的先天不足,却取得令人意外的效果:一只只“旱鸭子”在参赛前从没踏上过真雪赛场,适应了一天时间后就成为雪地上的“追风少年”。

  随着滑雪在于都的普及,这项运动也逐渐成为当地人眼里的“顶流”。

  每天下午放学,于都县新长征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袁菲就迅速收拾好东西,小跑出教室,奔向于都县体育中心田径场,进行一个半小时的滑雪训练。“之前看到有同学滑雪就很感兴趣,又看到老师分享的俄罗斯运动员博利舒诺夫的滑雪比赛视频,感觉太酷了。”已加入县滑雪集训队的袁菲说。

  虽然孩子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项运动,但升学压力也切实存在。于都县实行了许多针对性举措,力争不让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成为矛盾。为了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于都县在利用“延时课”等课外时间对滑雪运动进行普及教学、培养学生爱好的同时,还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紧密衔接的金字塔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出台县内体育特长生就读政策,制定县域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升学绿色通道。“对于滑雪运动有专长、训练时间多的学生,学校会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对他们进行集中补习,平衡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于都县教科体局三级主任科员段发生说。

  于都县冰雪精英队在吉林长春参加2023-2024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系列竞赛。钟荆哲琛 摄

  在2023-2024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系列竞赛中,袁菲获得女子初中组2.5公里个人赛第四名,并在4X400米男女混合接力赛中带领队伍夺得第一名。“女儿进入县滑雪集训队之后更加开朗、自信,身体也更结实了,各科成绩还都很好。”袁菲母亲陈秀珍说。

  如今有越来越多于都滑雪小将崭露头角。2023年中国中学生越野滑雪锦标赛中,于都学生荣获3金2银5铜,于都新长征中学学生丁阳晴入选2023年世界中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大名单。据统计,2020年以来,来自于都县的滑雪运动员已累计获得各类全国性赛事单项冠军26个。

  随着于都滑雪青少年队品牌“磁力”逐渐增强,不少冰雪运动优势省份前来“挖苗”。目前于都已有多名青少年苗子在内蒙古、吉林等地的体校或体工队就读、训练。

  “我们以滑雪进校园为抓手,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于都县委书记黄法说。

【纠错】 【责任编辑: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