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了金庸两年多围棋”——专访中国香港围棋协会会长曾炳辉-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8 18:18:08
来源:新华网

“我教了金庸两年多围棋”——专访中国香港围棋协会会长曾炳辉

字体:

  新华社香港5月28日电 题:“我教了金庸两年多围棋”

  ——专访中国香港围棋协会会长曾炳辉

  新华社记者王子江

  二十世纪80年代初,只要金庸人在香港,都会请曾炳辉去家里下围棋,这样的“围棋课”,持续了两年多。

  这份尘封的回忆,40多年来曾炳辉从来不愿触碰。今年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武侠小说大师,也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中国香港围棋协会会长曾炳辉打开心扉,对新华社记者谈起了这段教金庸下棋的往事。

  他说:“最早应该是1983年初开始的,1985年结束,具体日期已经记不清楚了。每个周六下午两点,只要查先生在香港,他就派司机在金钟地铁站接我,然后到他的家里上课。”

  那年金庸59岁,曾炳辉只有24岁。曾炳辉是广东人,自幼学习围棋,1978年获得广东省围棋冠军,1980年移居香港。到香港后他很快就成为全港冠军,但那时候在香港凭围棋无法谋生,曾炳辉只能平时打工,周末去大学里教棋,赚点微薄的学费补贴生活。

  金庸能够认识曾炳辉,离不开简怀穗成立的香港围棋社。简怀穗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就赢得过中国国际象棋冠军,移居香港后从事围棋,香港围棋社也成为来港围棋爱好者切磋棋艺的最重要场所。1981年,在台湾颇有名气的业余六段棋手沈君山在香港围棋社,与曾炳辉进行了一场对决,结果被曾炳辉击败。在一旁观战的棋友,恰恰就有另外一位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梁羽生随后写了一篇《曾炳辉劫杀沈君山》的文章,发表在《成报》头版,而这篇文章也被金庸看到,于是通过简怀穗的介绍,曾炳辉就成了金庸的座上客。

  曾炳辉回忆,每次开棋之前,金庸都会很客气地说:“曾老师,你不要让我,尽你的水平下。”话虽这么说,每盘棋他还是会让金庸三个子。

  每次上课,曾炳辉都与金庸下一到两盘棋,基本是赢一盘,输一盘。如果第一盘下得很高兴,通常就会将剩下的时间用来复盘,他会仔细地给金庸解释应该怎么走才能赢。当然,教大师下棋并不容易,尤其“输”掉的棋更难下。

  “赢棋很容易,只要抓住他一个错就赢了。但输就难了,你既要让他走好棋,又不能输得太明显。”

  下完棋基本到了晚饭时间,金庸会征求曾炳辉的意见,如果愿意留下来吃饭,大家就一起共进晚餐。棋下得很顺心,金庸会非常高兴,大家说什么也都随心所欲,但如果是输了棋,“老爷子吃饭的时候会很不开心”。

  第一次课上完后,曾炳辉收到一个信封,到家后一数,里面一共是1500元港币。“吓了我一跳,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要知道我当时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才1200块。”

  每次上课之余,金庸也会同曾炳辉谈论一些香港围棋发展的事情。有一次,他提出成立香港棋院的想法,并提议让简怀穗先生担任会长,曾炳辉当副会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想法没有得到其他当事人的积极回应。曾炳辉说,这件事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之一。他说回头看,如果当时棋院搞成了,在金庸先生的支持下,香港围棋的发展应该会大大提速。

  金庸家里经常堆满了武侠小说,这都是他访问内地时送朋友的礼物。有一次金庸问:“曾老师,你喜欢不喜欢武侠小说?”曾炳辉说:“你的长篇我都看过了,只有短一点的没看过,你送我几本吧。”于是金庸就送了他没看过的《连城诀》和《雪山飞狐》等几本,并在上面签上了“炳辉兄”的字样。他说那应该是1983年的事情,后来自己也没有好好珍藏,书被朋友借走后,无论如何也要不回来了。

  到了1985年,这种上门下棋的课程就结束了,具体什么原因,曾炳辉自己也不知道。但不管什么原因,两年多时间让他收获很大。“最大的感触,是第一次知道这么有名有钱的人,对下围棋的人这么尊重,不管在围棋上有什么困难,他都支持你。”

  他说,金庸对于中国香港围棋协会最大的支持,还是当年协会刚刚成立极度缺乏资金时,他在尖沙咀黄金位置花100多万港币买了一层楼,以1块钱的年租金租给协会使用,这样的支持力度真是太大了。

  曾炳辉毕生从事围棋教学,后来还成立了弘德围棋社,现在棋手的总段位已经超过了100段,他说希望有一天棋社能够代表香港参加全国的职业围棋联赛,让香港围棋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